行业资讯
您所在的位置是 : 首页  /  碳达峰,碳中和
终于来了!全国碳市场将于7月16日开市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变现
发布日期:2021-07-29    作者:    来源:财经十一人,中国环境报    点击量:856   分享到:

   终于来了!全国碳市场将于716日开市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变现

   推迟三周后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(下称全国碳市场)将于716日开市。

   多位业内人士对《财经》记者确认了上述消息。本周五上午,全国碳市场将在北京、上海、武汉三地同时举行开市启动仪式,随后开始第一批交易。

   业内预计,全国碳市场初期交易价格约为30元—50/吨,略高于试点地区的平均水平。由于全国碳市场第一年的供需较为均衡,预计初期市场交易量不会很高。

   全国碳市场的详细交易细则预计将于开市后发布。运营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于622日发布了《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》,披露了全国碳市场的部分交易规则,但详细的交易细则尚未发布。

   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的是发电行业,总计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,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40亿吨/年。这些企业将成为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主体,其他机构和个人暂不能参与全国碳市场。

  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效果明显

   20184月,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:“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,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。”

   为践行“两山论”,走实“两化路”,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于20197月启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,结合重庆实际将林业碳汇、户用沼气、光伏发电、垃圾分类等温室气体减排行为项目化,构建多元化生态产品体系。

   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,重庆初步建立了涵盖碳履约、碳中和、碳普惠等多种形式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

   “截至目前,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”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,例如完成单株、成片林等林业碳汇方法学的开发,其他减排项目方法学在持续开发中;完成万州区三个村的林业碳汇生态产品开发和核证工作;近年在渝召开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、培训会主办方均购买了林业碳汇产品,实现了会议“碳中和”;五家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企业主动购买了林业碳汇产品,实现了企业年度“碳中和”。

   “碳汇通”平台也在碳达峰、碳中和的背景下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通道应运而生,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建立,重庆征信公司负责运营。据透露,作为全国首个覆盖“碳履约”“碳中和”“碳普惠”的平台,“碳汇通”将于8月正式上线运行。

   企业与个人都可点“碳”成“金”

   具体该如何运用“碳汇通”平台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变现?重庆征信公司负责人介绍,针对企业端,“碳汇通”将上线林业碳汇、分布式光伏等减排项目,核证签发其减排量后,企业、大型活动主办方购买实现“碳履约”或“碳中和”,从而实现点“碳”成“金”。

   “比如某企业要召开一次几百人的业务培训会,那么这些参会人员开车出行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。企业通过获取相应数量‘碳汇通’项目减排量额度,抵消以特定的方法学计算得到在此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,最终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净增长为零的情形。”该负责人举例道。

 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,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步行、骑共享单车、乘坐新能源汽车等低碳行为,能在“碳汇通”平台获得积分,凭积分再兑换成产品、商业优惠、权益或服务。

   另外,平台还打造了低碳教育、社区低碳生活、景区低碳旅游等多种低碳场景,将陆续推出。

   “这为区域内不断增长的减排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补充供给来源,在可预见的未来有助于缓解碳市场供需紧张的局面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
   “未来,我们也致力于将这个平台打造成重庆的碳中和创新特色品牌,有创新,有实践,有体系,有成效,有亮点。”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相关负责人表示,一方面,在全国作表率,打造重庆品牌,讲好重庆故事。另一方面,也要切实发挥好平台的促进作用,比如,进一步发挥碳市场在气候变化中的补偿作用;进一步激发企业减排的动力;进一步引导在全社会层面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。

   全国碳市场曾定于625日开市,但临近开市之前被主管部门叫停,具体原因不明。《财经》记者综合各方信息看,叫停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:一是行政流程尚未完成,二是相关政策法规仍需完善,三是碳市场相关数据的核查暴露出问题。

   如今,第一个问题已得到解决。77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,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。78日,生态环境部宣布,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完成启动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,将于7月择时启动上线交易。

   第二个问题——相关法规的完善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,但近期明显加快了建设的步伐。据《财经》记者了解,生态环境部和司法部等部委近期开展了相关调研,征求各方对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——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》(下称暂行条例)的修改意见。

   暂行条例是全国碳市场的基本纲领。生态环境部于2021330日发布了“关于公开征求暂行条例的意见通知”。暂行条例已列入国务院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,预计今年内将完成制定该条例。

   第三个问题则是全国碳市场开市之后重点需要解决的。76日,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报了“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”。这是全国首例公开披露的碳排放报告造假案件。业内人士认为,该案引起了监管层对碳排放数据准确性的关注,监管部门将加强对碳排放相关数据的核查。

   碳市场的框架体系可分为三项:碳排放配额分配、清缴;碳排放权登记、交易、结算;碳排放数据的测量、报告与核查( MonitoringReportingVerfication,下称MRV) 。在全国碳市场开市之后,前两项内容可谓完成了基本建设,第三项内容的建设和完善则成为重点。

   碳市场是一个建立在碳排放数据基础上的虚拟市场,严格的MRV机制才能保障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、准确性与完整性。因此,MRV机制可谓碳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石。

  碳排放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:一是基于核算,二是基于连续监测。中国目前仅采用基于核算的方法采集监测排放量。而连续监测的方法可避免核算过程人为因素干扰造成的数据失真。近期生态环境部已选择个别火电机组试点连续监测法。未来可能将以连续监测的方法,验证核算数据。

   核算方法方面,中国在2013年—2015年发布过多个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指南,各区域试点碳市场的MRV差异较大,监管机制以及违约处罚等存在差异。目前,各地的核查机构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,全国碳市场开市之后预计将会完善更新核算指南。

   但多位业内人士对《财经》记者表示,除了技术规范的完善,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监管的力度,建立更严格的惩罚机制。目前对碳排放相关数据的造假行为惩罚太轻,不足以威慑造假行为。

   在上述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中,该公司将2019年排放报告的部分编号、样品标识号、送检日期、验讫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内容进行了篡改,并删除了防伪二维码。而对该司的查处结果仅为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。

   正在征求意见的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》,在MRV方面做出了更严格的监管,增加了追责情形、加大了处罚力度。例如,对违法操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,最高可在没收违法所得的同时,并处一千万元的罚款。

 

 

 



网站首页
需求大厅
网上商城
行业资讯